Loading...

产品展示

中国农大校长孙其信:深刻领会教育强国建设和全球教育变革背景下中国农业大学的使命与机遇



【编者按】2024年底至2025年初,学校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在2024年度本科教学工作会上,校长孙其信以《深刻领会教育强国建设和全球教育变革背景下中国农业大学的使命与机遇,多维度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题发表讲话,现将全文予以发布:

深刻领会教育强国建设和全球教育变革背景下中国农业大学的使命与机遇,多维度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球盟会

——在2024年度本科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

校长 孙其信

(2025年1月16日)

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这个会议,我认为是一次富有成效的会议。刚才播放的短片和6位教师的分享,让我们受益匪浅,特别是我平时真正走进课堂、跟师生面对面研究教育教学工作的机会比较少,今天对我来说是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听完大家的分享,我对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满了信心,信心来自教师改革的动力、改革的决心和有效的改革探索。我要代表学校向今天作交流的6位教师和长期以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全校教师表示衷心感谢,特别是刚才万龙副校长提到,这6位教师是现任或者刚卸任的院长。我体会,这非常难得,学院行政“一把手”亲自参与、亲自改革、亲自实践,让我们真正看到了中国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希望和未来。

一年一度的本科教学工作会已经形成了惯例,这是我们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履行的职责和使命。大学的最根本职能就是教书育人。我思考,大学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教书育人是最基本的价值。如果没有教书育人,大学和科研机构是一样的。科技创新、社会服务都是增值,育人是基本价值,这是我今天听会后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只有把基本价值实现好,才是一所大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非常高兴看到,这几年,全校上下,从学院、部门到广大教师开始把教育教学当作科研一样进行研究。我觉得,这是中国农业大学最值得骄傲的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感谢广大教师的辛勤付出。今天,我主要讲三句话:

一、要认清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时代背景下中国农业大学的使命担当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在视频分会场全程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2035年、2050年“两步走”总的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今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农业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阵、高等农林教育的领头羊,要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认真履行好、肩负起应当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教书育人没有履行好,再多的科研经费、科研成果都是额外的增值。没有基本价值,大学发展得再辉煌,也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中国农业大学肩负着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责任有清醒认识。今天听了各位教师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出的非常有效的探索,更加坚定了学校履行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使命的信心。我反复谈到,判断一所大学是否是世界一流大学,就看其是否具有吸引全球最优秀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当前,我们具有吸引世界一流学生来学校学习的基础。由于各种原因,我们还没有实现,但是某些领域已经体现出学校育人的国际影响力。每年新生入学,都能看到港澳台及海外学生,比如,有的学生来学校是为了学兽医,因为我们的兽医教育在亚太地区属于一流水平。到2035年,可能某些学科专业领域能够实现吸引世界优秀学生。从今天的交流中,我看到了希望,因为我们的教学理念、教育改革推进情况和教育教学成效都进入了新的阶段。刚才国际学院院长李道亮提到,他们的学生通过4年学习,有了很大进步。我在很多场合强调,一定要把国际学院的好做法和先进经验及时在校内复制推广。最近,我们在大力推进这项工作,成效是显著的。

二、要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教育评价和学生发展多个维度推动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专业。昨天上午,学校召开了面向2035的学科建设与战略布局工作动员会。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教育部也特别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这项工作亲自作了批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重大背景是,面对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遏制、围堵、打压,我国很多产业、技术必须要靠自主创新,但没有相应人才,或者不是过去的传统专业,而是新的领域。因此,我们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这几年,学校在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拓展交叉基础上谋篇布局了多个新专业、微专业和新方向,这是我们积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有效行动。今年,我们从整体战略上瞄准2035年进行全方位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任务,今年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要高度关注。

第二,课程。如果说人才培养是大学最基本的价值,课程和课堂就是实现教育功能最基本的要素。我这里讲的不是狭隘的教室内课堂讲授,实验课、实践课、创新课、URP等都属于课堂。如果课程不改革,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实现根本提升。去年,我们提出要实施课堂革命,课堂革命不是我提出的概念,我之前说的是课堂改革。这不是一般意义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而是理念、方式、过程、效果、评价的根本性、全方位转型。今天,6位教师代表的发言都体现出深化改革的动力、方向和有效做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人才培养改革,一个是调结构,一个是提质量,就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党中央提出人才自主培养战略,近几年,国家大力实施“强基计划”,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高瞻远瞩。近两年,生成式人工智能非常火热,很多成果都是刚毕业年轻人研发的,他们有着无限的创新活力,Sora就是几个年轻人研发的。年轻人是未来,如果年轻人没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能力,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我们面向的是明天的教育。去年,我给大家推荐了中国企业家陈明键撰写的《创新,从提问开始》,我体会,没有批判就没有进步,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当前,中国农业大学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已经踏上了一条正确道路,而且是光明大道,应该坚定地走下去、走出成效。

中国农大校长孙其信:深刻领会教育强国建设和全球教育变革背景下中国农业大学的使命与机遇

三、充分认识到智能时代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最近,我看到了一些报道,刚才6位老师也谈到了智能时代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已经开展一些探索。进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教育教学领域躲不过、绕不开、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一场由重大技术进步带来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的深刻革命。刚才曹志军讲到,2024年12月14日,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在英国伦敦举办,学校也有老师参加,大会宣布人工智能开启高等教育发展新纪元,全球高等教育进入“智慧教育元年”。我看了新闻报道,有这样几句话,“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方法和模式,重塑高校教学形态,突破知识传递边界,实现跨时空、跨圈层、跨文化学习交流,可以让每一名学生拥有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实现多元化、全面化发展。”智慧教育元年会有三个转型,一是经济转型的需要,二是技术演进的需要,三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发展的需要方面:第一,“迈向新纪元的高等教育面临全面性变革,教育范式由‘师-生’二元结构走向‘师-生-机’三元结构”,过去的教育教学模式是“老师+学生”,现在加了第三个维度——机器,已经成为现实。可见,由二元结构走向三元结构,是我们必须面对,而且必须要探索好、用好的新挑战。第二,“教育场景由有界走向无界”。如今,有许多虚拟教学资源,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就能看得见、摸得着。虚拟的东西、仿真的东西可以部分替代现场体验,当然,还要深入研究实践。此外,“教育资源由用户生成走向智能生成,教学形态由人际交互走向人机交互,教育评价由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教育治理由经验主导走向数智循证,教育科研由数据驱动走向智能驱动,推动高等教育走向智慧化”。我体会,世界进入智能化时代的潮流是不可逆的,我提出,顺之者昌,逆之者衰或亡。面对这样一场智能革命,我们必须要主动融入、主动把握、主动利用智能时代给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当然也必须高度关注新挑战。人工智能作为最先进的生产力,如果我们错过它,是最大的遗憾,利用好它,就是最好的机遇。

2024年,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取得了很多标志性成果。2025年,我们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最后,祝愿各位老师新年快乐,谢谢大家!

©  - All Rights Reserved 球盟会官网入口 .